網頁

2013-01-02

人類的責任向來就不是改變自然


二〇一三年一月二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嘉義縣民雄鄉西昌村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人類的責任向來就不是改變自然,大自然的運行自有秩序,在人類這個僅有幾百萬年歷史的物種出現前就已運行幾十億年之久。

如今,短短幾百年的時間內,慣型農業出現,人類擁有了食物供應的控制權,更增長了想要控制大自然的慾望。人類漸漸不再尊敬大自然,認為自己可以恣意地破壞環境,所謂現代科技社會的進步,是耗費了多少資源才建立起來的?

綠色革命後,農人得以大幅增加糧食生產量,卻也犧牲了農地的生物多樣性。健康的農地應充滿種類繁複的生物,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、土表上的雜草、昆蟲、鳥類等。然而在長年使用化肥、農藥後,農人的腳下只剩一片寂靜大地,少了健全的生態鏈,這片田地就宛如急救中的患者,氧氣罩、點滴管兩者缺一不可,若不年年增量使用化肥、農藥,就無法再從事生產。

然而,農人所扮演的角色,不該是土地的守護者嗎?



在嘉義民雄的邊境有這麼一個小村落,西昌村,放眼望去盡是稻田,然而,這裡卻有塊農地顯得特別突兀。他人視草為敵,他們視草為寶,他人拼命夷平農地,他們卻卯起來挖濕地、種樹。

「草是土地的棉被,亦是土地的涼蓆。沒有草就沒有微生物、沒有昆蟲、沒有鳥,沒有了這些,就沒有健康的土地。」這田梗上,萬株雜草包夾著幾行勢單力薄的農作物,凱西一邊教我修整青椒植株,一邊替雜草洗刷罪名。

草類將世上最大的能源,太陽的能量,固定在體內,待其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後再釋放到土壤中。若將整塊田區的雜草耕除,那陽光所帶來的能量將又藉由反射、輻射回到空中。裸露的土壤也將使得共生的微生物死亡、加速水分的蒸散率、土壤結構硬化等。

若雜草真的已影響到作物生長,可以僅耕除地上部,如此一來也不破壞土壤的結構,既有的根系又可鬆軟土壤並釋出養份。收割下來的地上部,有些還能帶回家祭五臟廟,像這裡遍地的昭和草、龍葵、小葉灰藋就時常是我們邊修整作物時,邊下手的目標。

這裡的一切,就如同阿龍與凱西在「憨己園」中一以貫之的耕作理念,「因為相信自然,所以順其自然。」



或許我們都該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,人類的責任向來就不是改變自然,人類該謙卑扮演的,是仿效自然的設計者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