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-04-16

是誰,在試圖喚醒都市中的人?

 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計畫逐漸茁壯之時,也代表自身得開始背負些什麼,而這些機會,會不會破壞了原本流浪自由自在的美就不得而知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對環島一事,原本我最初的想法很單純,單純地喜歡四處流浪,單純地對有機的農耕技術有興趣,單純地想了解鄉村的土地,單純地想找尋,跟自然和平共處的可能。對於「返鄉」一事,心裡只感覺是個或許可行但不敢毅然決然地拋下一切去實踐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是誰,在灰色的水泥叢林中試圖喚醒都市中的人們?

不知為何,或許是從小就在都市中生活,對於都市中不論是生活空間或是人心都備感無奈,也就是如此才想在這裡改變些什麼,就算挫折很多,感染力難營造,但我還是看到不斷地有人想要投入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或許,待環島後就下定決心返鄉,仍是有點困難,「返鄉」這件事情在我個人心中始終還是個問號,若其他人想要返鄉,我可以拿什麼實際的生活願景說服他們?比起賴青松等其他農村裡的青年工作者,短時間的環島走讀之旅好像沒有很大的說服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前幾天讀了「松林少年的追尋」一書,作者對自然的尊重與敬愛,用最貼近心靈層面去單純體會自然的想法,深深地吸引了我,甚至讓我有想歸隱到那片松林裡的衝動。這讓我了解到,要讓都市中的人離開都市進到鄉村,心靈層面的感動才是最主要的動力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農村社區、制度都只是附加價值,最根本的吸引力是人與自然互善的心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對於青年返鄉來說,開啟心靈是第一把鑰匙,而我認為在這短暫的環島換工之旅中,如何將這把鑰匙傳遞出去才是最為重要的,也是我們比較能夠掌握的是去營造一種比較偏向心靈層面的願景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或許青年要真正放下都市中的一切,是需要三個甚至十個階段,如果操之過急,有可能反而水土不服而加速夢想破滅的速度。至於心靈開啟後,後續則有無限發展的可能,或許偶爾來趟生態旅遊,或許積極地邁向返鄉之路,在我看來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不好,種子種下去之後,總是需要時間成長,在不同的土壤或許茁壯程度不同,但是總是有一個不同的想法在醞釀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說了那麼多,只是覺得,有時後順著感覺走或許也是追尋心靈的方法,有太多體制化的東西綁住手腳,反而無法飛得更遠更自在。環島對我真正的吸引力,就在於有很多的不確定性,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收穫。

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旅途的答案,那探索的美就不見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