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7-09-13

SHARE你家的空房

台灣的各個地方活動總愛冠上國際兩字,但是當國際社會開始重視共享經濟,並開放討論如何修法加以管理與限制之時,台灣相關管理單位卻選擇在它的萌芽期直接扼殺它。舊有法規仍繼續袒護傳統服務業,而使用者已選擇將他們的需求轉向這些新創的服務模式。

閒置的資源就是浪費,尤其在已發展到一定密度的城市裡。根據台北市政府2017年的統計,現在台北市境內連續12個月沒有使用的房子,有3.6萬戶。有三個月以上沒有使用的,有5萬多戶。以上的數據僅統計沒有在使用的單戶,若再將每戶裡的閒置空房納入統計,數據會更加可觀。

2017-06-15

Charlotte Brody Discovery Garden

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Charlotte Brody Discovery Garden, Durham, NC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旅遊清單,而我的清單裡則有這一項,探索各個城市的都市農園。有些農園的設計過程比較草根性,由下往上推動居多,你可以感受到居民有實際在運作這塊空間,你可以想像這些菜圃裡的蔬菜被採收回家後,變成一桌美味菜餚。有些則是由政府撥下大筆經費,建造許多新穎的建築、標緻的路燈,你搜尋了整個園區,卻找不到半個工具間與推肥區,這樣的成果宛如一個美輪美奐的樣品,甚至讓你感受到被種植在這裡的蔬菜有多不自在。

而當我走進Charlotte Brody Discovery Garden,我感受到這裡是經過無數次溝通與討論才誕生的空間。它不是那麼草根,也不是那麼樣品,你不知道是否可以頒給它穠纖合度的評語,你只知道,你每走一步,就不禁喜愛上每一處小細節。

2016-03-01

在Farmpound的生活

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五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Farmpound, Tacoma, WA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在眾多的租屋廣告中,Airbnb網頁上的一則廣告是如此地吸引我,尤其是這幾個關鍵字:little camper with kitchen, permaculture farm, friendly free-range chickens and ducks,讀著想著心裡那對於生態村的嚮往又漸漸浮出,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、幾間小巧舒適的磨菇屋、隨著季節時令更迭的菜園。

很快的,我們送出的租屋申請信就得到了回覆,Welcome to join our Farmpound life!

照顧自己,照顧地球,分享多餘,農場主人本身是個樸門生活實踐者。被調到外地工作的他,縱使大環境下租金水漲船高,他仍是決定將空下來的房子廉租給想要實踐半農半X的夥伴們。除此之外,他還定期每月從房租收入中撥出部分金額,回饋做為Farmpound基金,供夥伴們購買農用資材、雞鴨飼料、硬體維護等。

2015-07-12

放下旅遊手冊,來到西雅圖先逛P-Patch

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二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icardo Farm P-Patch, Seattle, WA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美國,原先不曾列在我人生冒險地圖上的國家。但如果,非要我選擇一個城市開始,那麼就帶我到西雅圖吧!為的不是那風靡台北各個街角的咖啡香,而是這個城市帶點叛逆與訴求多元自由的個性。

不急著一腳登上美國一線主流城市之列,草根運動是這裡習慣的步調。如果為了更新市容而毫無保留地抹掉老舊建築,抹掉居住於此的記憶,那麼往後年輕的一代該如何對這個城市產生認同?如果創立社區園圃是真正的生活需求,而非幾個專業者對於社區閒置空間的想像,那麼,市政府有什麼理由不去協助推廣計畫?

先別去談如何展現亮麗的成果,藉由一群人主動地參與,進而逐步「發生」的過程比較重要。這裡不流行一言堂,城市改造並非誰說了算,否則這個城市只會讓人嚐起來無滋無味。

至於西雅圖的滋味,該要從何嚐起才好呢?P-Patch,當然!

2014-02-24

海的浪濤聲是回家的方向

二〇一三年一月十四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雲林縣口湖好蝦冏男社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夕陽像是滴落在天與地這張無際畫布上的彤色墨水,從遙遠的海水那頭緩緩暈開。電線杆沉靜地在海水中相互依偎,而橫躺在這裡的,則是一條農人再也回不去的路。一座幾乎被淹沒墓頂的孤墳,訴說著在海水倒灌前,這裡曾是連阡接陌的良田。斗笠下世世代代的農人,依於田、依於土地而傳承,一場大水淹過的不只是莊稼,還有密不可分的情感。

2013-03-17

給受盡挫折的土地一個承諾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一起來付出實際的行動,照顧、整理一片被關在鐵皮後許久的國有空地。在關切環境議題的獨立書店「伊聖詩」旁,有一塊已拆掉地上建物,佈滿了荒煙蔓草的野地。經過繁文縟節的公文程序,這塊多次受傷,已經受盡挫折的土地,終於可以轉由民眾來認養維護。

2013-03-13

在大地之中找到方向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陽光曬過的田地是如此的綿軟,當我終於來到鄉間,每一跟腳趾都在催促我,要我快點讓他們從鞋襪的束縛中解脫。

泥土溫暖著赤裸的腳掌,引領我去感受土粒的粗細、樹根的呼吸。我看著這雙沾滿了泥土的腳掌思索著,自己的腳和大部分人的腳,是否還有親近土地的能力呢?越來越多的疑問懸掛在心中,變得沉甸甸的,我索性往後一倒,背脊貼著田地,想像自己是顆從葉尖滴落的露珠,緩緩地滲進大地之母的懷抱中。這麼做是正確的,我想著,我必須這麼做。

2013-03-07

小土地、小人物、小滿足

二〇一三年一月六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雲林縣斗六三小市集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們都應該選擇做「對的事」,而不是只跟自己有關的事。面對現今環境與農業間盤根錯結般的問題,一群剛畢業的七年級生,選擇走上一條很不一樣的路。

2013-02-25

稻田裡的小綠洲

二〇一三年一月十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嘉義縣民雄鄉西昌村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偌大的夕陽掛在西方的一棵大樹上,將恰巧慢步過這片天空的雲給染紅。遠方燒著稻桿的農人成了天際線上一粒緩緩移動的黑點,順著風勢,農人手中的火苗很快就燒紅了東邊的一整片稻田。

陣陣的黑煙隨著風在空氣中散開,而我飄散的思緒,也隨著這陣風,回到百年前它輕撫過的嘉南沃土。風告訴我,這裡曾是這樣的一個地方,萬物和諧共享一切,土地餵養所有人,但並不屬於任何人,在這裡,土壤中最微小的細菌與最巨大的黑熊同等重要。

2013-01-06

或許,你可以這樣去看農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一個人在鄉間闖蕩已過了三個月,當初出走的想法很簡單,我喜歡在藍天綠地的懷抱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,我不捨聽見山河哭泣的聲音。我們都僅是大地上匆匆走過的旅人,人類的責任向來就不是改變自然,也不該毫無限度地消耗資源。大地之母,她孕育著肥沃的土地,滋養著稻穀、花草、山林,然而,我們的社會快要成了一個怪獸機器,每日無止盡的消耗與生產,直到將視線所及的每塊土地價值給壓榨殆盡為止。

於是,我選擇離開從小相依的城市,轉而走入鄉間,向大地的守護者——農人學習。也希望能多少藉由粉絲團定期的文字抒發,將那些農人、田野教我的事,分享給這一路上,跟著我下鄉的讀者們。我是這樣相信著,當每個小小人物的小小力量凝聚在一起,或許,社會就得以漸漸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