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-07-31

麻瓜的BD農法初體驗

冒個險記第十二天。四月三十星期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花蓮壽豐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[按此前往picasa]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天,台北俗暫別多日來相依為命的兩輪座騎,偷吃步地攤坐在轎車寬敞的後座。看著窗外以時速70公里呼嘯而過的景色,對已習慣以單車代步的台北俗來說,宛如是原始人的科技體驗之旅。不知轉了幾個彎,阿土姐將車停在木瓜溪畔一幢獨立的兩層樓房前,從一旁廣闊不見底的農場中,走來一位阿土姐稱吳老師的男子。

原來這吳老師是這座農場的主人,吳水雲,當初為了追求永續樸實的農村生活,吳大哥便舉家從新竹遷來花蓮壽豐鄉,並著手建立這面積廣達七公頃的「光合作用農場」。


寒暄了幾句,吳大哥便領著我們詳細地講解這農場的設計。

踩進緊鄰樓房旁佔地近兩分的菜園裡,腳下的田土宛如蛋糕般鬆軟。走在前頭的吳大哥一個彎身,輕輕撥開地瓜蔓莖下覆蓋的土壤,一大串又肥又大的地瓜隨即進入眼簾。根本不需要邁力地荷鋤掘番薯,我和茉莉直覺不可思議,怎麼我們環島至今都不曾見過如此鬆軟的田土?!

正當我們試著想去了解這鬆軟田土背後的秘辛時,吳大哥卻將我們帶到農場的外圍,並指著一塊放眼望去滿是西瓜大小的卵石荒田對著我們說,其實這是農場裡每塊田地最原始的模樣,在經過挖土機整地,且加了至少三年的有機質去改善,才從砂質土變成如今所見的肥沃田土。而颱風天雖會帶來災害,溪水也會夾帶大量的泥沙和養分到下游,並順著農場內依造自然高低差所挖掘的溝渠,引入生態池沉澱在池底,這也是田土的來源之一。

吳大哥使用的有機肥也很特殊,是採用「BD農法」的配方所製成的。「生機互動農法」〔Bio-Dynamic Agriculture〕,簡稱「BD農法」,此農法倡導以回歸自然與不汙染環境的方式恢復土壤活力,進而讓作物展現強健的生命力,並視動植物、生態環境、地球運行與星辰變化為活的有機體,像是土壤就會受到微生物、腐植質,甚至農夫的意念、星辰運轉所影響。

而吳大哥的農場內,其固態肥料的主要來源是動物糞便,並使用特殊的堆肥方式使其熟成。動物糞便最好是使用牛糞,雞、豬食用的飼料多含有重金屬,因此其糞便較不宜使用。製作過程依序反覆疊上乾稻草、牛糞、米糠、乾稻草、海鳥磷肥、鮮草料、熟石灰,直到堆至120公分高即可。待差不多半年的腐熟時間,堆肥的高度僅剩50公分,糞土也已成黃金。

正當我們聞著牛糞堆肥僅剩的草香,吳大哥又神祕兮兮地打開放置在一旁的超大鐵桶,瞬間空氣間瀰漫著一股水果酒香。這味道雖然比不上頂級紅酒,但和一般的瓶裝酒已不相上下。可惜這可不是給人喝的紅酒,而是釀來讓土壤中的微生物喝了身強體健的。

看來養成肥沃土壤的步數可是有百百款,而其中最玄的莫過於這傳說中編號「BD500」的配方了。製作過程中需將牛糞埋入牛角,並依特定方位埋入土中過冬,並吸取宇宙能量。待來年將其取出時,牛角中的牛糞已成深色像土般的無臭物質。據說只要取1/4杯的容量並混入約10公升的雨水做稀釋,再加入其他堆肥中併行使用,便可使約半公頃的荒地復甦。

也就是今天,吳大哥領著我們,將這已埋入多時的牛角給取出。據一旁的阿土姐所描述,這可是不可多得且神聖的一刻阿!但初次接觸「BD農法」的我和茉莉,始終宛如兩個麻瓜,誤闖入一場神秘的儀式般地杵在一旁。

除了特殊的有機肥,吳大哥也很注重生態環境的營造,而有了三生一體的目標。所謂三生就是將農場分為生產、生態、生活這三個部分。除了農耕,吳大哥每年會在農場內種植200棵樹,並在園區內各處設置生態池,如此積極營造生態環境,就是為求生態豐富且平衡。吳大哥認為,對自然界來說,沒什麼好與壞,那些都是人的觀點,萬物都是生態鏈的一環。

不論是採用有機、無毒,或是自然農法,都要依造土壤現況、生態環境,和產能需求作評估,並找出一條適合自己耕種的模式。尤其在選擇耕作物種時,要以「適地適種」作為選擇依據,若是逆天而種,植物就容易不健康而能量低落,自然會生不好的菌、引來更多的蟲,這一切都是自然的循環。

目前農場最主要是種植地瓜等葉菜類,多元化以避免大面積單一化栽培。吳大哥還特意在田邊種了些小樹,讓前來幫忙吃蟲的小鳥棲息。而菜園裡的雜草若不是很嚴重,就不用特別去除,過度勤勞地去做翻耕的動作,反而會破壞土壤的結構使土壤逐漸硬化。

若不是吳大哥特別提起,他在務農之前從不曾研究過植物、動物,我會以為他可能從國小就一直是生物研究社社長之類的。舉凡藏身於樹叢間的螳螂卵鞘、遠從西伯利亞飛來過冬的雁鴨,這些我們平常不會發現到的小細節,都是吳大哥眼裡的珍寶。

自然乃無字天書,務農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地觀察,再加上多年來的累積,自然成為寶貴的經驗。而在吳大哥身上,我學到更重要的事,就是對自然萬物保存一顆尊重的心,彼此平等共生,也唯獨有如此才能達到真正的永續。

結束了一上午的麻瓜大觀園,阿土姐再次發動咻咻向前跑的四輪車,載我們來到位於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二館旁的好事集。好事集是由一群關心土地環境的小農與支持者所共同促成,進而成為牽起小農與消費者的友善平台。除了有多元的當季蔬果、獨創的加工產品,好事集還會不定時舉辦講座「好事學堂」,主要有「生活好事」、「吃飯好事」、「務農好事」、「讀書好事」這四種主題。

一進入市集,茉莉便像隻發現新天地的蜜蜂,嗡嗡地穿梭於諸多攤位之間,也是如此才讓我們遇見許志銘大哥這位關鍵人物。身為好事集召集人的他,是個有務農經驗的另類公務員,除了利用假日的時間扮演市集中的志工,許大哥平時也很積極在幫農民做產銷、舉辦參訪體驗活動讓一般民眾能與農民互動。這次也是多虧了許大哥的推薦,台北俗才能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多增加幾個能去見聞換工的農場。

回到這次借宿的農家,聽阿土姐她們打算在住家的前庭闢一個小菜園,但礙於花東的荒地下總是有許多西瓜大小般的卵石不便耕作,得先整地才行。就這樣,我和茉莉便展開了「來去吉安住兩晚」的報恩行動,與這些巨石大戰了一個下午。但這次行動中所面臨到的悍敵,並非沉重的石頭,而是來去無影蹤的小黑蚊。就算我和茉莉都穿了長褲、噴了防蚊液,還是逃不了被叮成「釋迦屁屁」的命運。

苦盡甘來的晚餐時間,伴著空心吉他悠悠的旋律,和大家一起包素水餃,這是多麼愜意的時刻。

或許是誰聽見了我心底的小小心願,大夥於餐後突然揪起團來要去鯉魚潭看螢火蟲。不到十分鐘的車程,剛好趕上嚮導要離去前的最後一刻。真是晚風徐徐,點點螢火,一夜好眠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光合作用農場部落格︰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ourfarmtw/
光合作用農場牛糞堆肥教學︰  http://hualienfm.blogspot.com/2011/02/blog-post_18.html
BD農法簡介︰  http://0rz.tw/YZ0Pb
BD農法起源與配方︰  http://0rz.tw/Ya90C
 花蓮好市集︰ http://hualienfm.blogspot.com/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