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-11-20

文化是農村的血脈

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高雄市美濃區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當農村僅剩下作為食物工廠的價值時,那麼農村的生命,也將走向終結。文化是農村的血脈,亦是吸引年輕人返鄉注入新血的引子。意識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、客家文化迅速流失,一群年輕人開始捲動起一股社造運動。包括藝文資產的保存、反水庫議題等等,十多年下來,已慢慢在地方形成「重返美濃」的風氣。

一直以來,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告訴我,環島探索台灣農情之時,一定要在美濃久留。現在,我終於漸漸明白,為何當初會有如此強烈的直覺。因為,這裡有一群人,正努力地深耕傳承農村文化。美濃自古便文人輩出,而年輕人則藉由文創產業回到美濃生根,新舊世代文化交織,成了美濃那萬姿千態的山腳下,最美的一幅畫作。


以佛學禪語為筆,以故鄉景物為墨。

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邱忠均,是國內極少數的水印木刻版畫家。在他的作品中,佛法與鄉間是最常見的兩個主要元素。而美濃千變的山景與樸實的農家,則是他創作時的靈感養份。時間緩緩將雲朵搬至山頭,農人緩緩將秧苗插在山雲倒影間,唯獨真正融入且感受到土地所帶來的感動,才能讓每個作品都像是飽滿的穀粒。

然而,農村這張造作出無數藝術家的畫桌,卻正逐漸崩壞。






且看那突兀的洋式豪宅,如雨後春筍般地於美濃山下的良田中冒出,破壞了農村地景及純樸客庄的風貌。高牆圍籬與瞪著農村小徑的監視攝影機,似乎是在說,不要靠近我們。反觀一旁已久無人居住的夥房,陽光灑在紅色的舊屋瓦上,樸實的灰牆,默默地散發著一股不凡的幽靜氣質。

地方景觀乘載了居民生活的共同記憶,具有延續傳統文化與凝聚社群共識、認同感的重要價值。然而這個社會卻教我們一味去彰顯財富,文化這兩字秤斤論兩後還值得了多少?

不論都市或鄉間,新樓不斷地翻過舊屋,過度的新陳代謝讓人失去了判斷力。而藝術家,也只能在泛黃的記憶中,沿途撿拾殘存的創作靈感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